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冰凍地球最終曲

 在第三部第六十四回的對答,提供了電網的出現的原因:描述合理,過程驚心動魄。

在為了避免黑洞吞噬宇宙進而影響人類生存,仿生人窮盡演算並試圖解決,於是需要許多的能量維護冰凍的人體以及不斷的擴充物質與能源轉換。

「物質和能源像貨幣一樣,而時間和空間是市場。」與黑洞的拉拔的方式是強佔貨幣,如利用大量物質堆疊抵抗重力場。宇宙最終的坍縮與霍金輻射的大霹靂不斷的循環,


對於選地球的疑惑,不太懂。

解釋是能量因素必須有效率進行質能轉換,在有生命的星系當中進行可有效率進行,不確定是否為有生命代表堆疊得出較多能量,就能量塔觀點,能階越多代表基礎能量越是充足。但若需要極大物質轉換後的能量,在大多的小行星以上即可進行開採處理,且於恆星進行能量奪取,似乎又不是從物質觀點直接轉換,所獲得的能量不就又小好多個級數?在轉換物質與能量這件事上,科學論點陳述上缺乏了一大塊,又或者,質能轉換效益比較是我欠缺的。

維度上的操控,得到充足能量,藉以不斷開採新的物質轉換能量後,換取對黑洞模擬計算,變成電網的基本存在假設意義與目的,貪婪進取性格設定取自人類本質,又或者是說演化驅動的錯誤,失衡的演化若是連同地球環境一同崩盤,想必太陽系不過就是個演化失敗的例子,在第一回合遞迴時,為了脫離地球陷入VR的科技困境,抵達曙

神星後的反科技行為設定或許有助於延緩環境崩盤的意外,然而長遠角度來看,是否跟延緩黑洞吞噬是相同的事情,努力壓抑慾望和減緩演化速度、如果只是延長某一世代的苟延殘存時間,並不算是真正的成功。

然而,什麼才是定義上真正的成功?


在書本最後的伏筆,一段同理心與犧牲自我的考驗,伴隨不同的仿生人到來,故事總是隨著另一本書的封底開始進入新的挑戰,暴龍出現已經被我認定缺乏想像力,最後的另一群電網也不算荒謬,能改變人的,只剩動人的故事,無垠的宇宙其實是一到看不見的牆,至於什麼生活挑戰,可以創造出的,就是無盡迴圈中、不同條件式執行的模組及函式罷了。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冰凍地球

目前看到冰凍地球第二集太陽戰爭的結束,

令人意外的是太陽戰爭的戰爭篇幅縮回人與人之間的鬥爭,

而不是以為的與電網之間更進一步的爭奪。


電網的目的是否一開始就要人類離開地球來拯救自己呢?

找一個類比在人類與其他地球生物對比,是否我們也得借重蜜蜂才能負擔起大量農產品的生產,

尤其是眾星云云,獨厚太陽的原因是什麼呢?

既然都有離開太陽系的科技與能力,

執着於主序星之中不是負載最高能量的黃矮星太陽,是否與其在意的效率有關,

抑或只是是需要人類離開地球。


再者,面對移動到紅巨星的方式,

提供的技術是冰凍技術而不是光速飛行,是刻意有所保留需要這一批人嗎?

如果真的需要人類的協助,是否能在短時間內趕緊抵達會比較妥適呢?

或者電網其實不急,它需要的可能是幾十萬年後的人類,沒差那六千年的時間。


詹姆斯見到一件難以解釋的事件,將之視爲隱憂處理,

如三顆小行星解決過程,心中想的是真的這樣而已嗎?

如遇到看守太空發射器的兩個士兵被殺害後卻沒有任何其他的後續時。


是否在閱讀時,該有充足的時間也停下來想上面的疑問。


得到的提示是:

遇到疑點暫時解決不了,需如艾瑪於﹝基本權利﹞中描述恐懼那段般,

警示不代表要被困住,瞭解狀況後,就必須按下按鈕關掉鬧鐘,

時不時襲上心頭將使原本專注的注意力分散,太過於專注於暫時無法解決的現況,

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也就是擔憂的本身一如恐懼與悲傷般、需僅爲提示、通知,不應代表任何決策參與投票的權限,

在決定一件事情時,撇除情緒的參與,需要這樣地處理。


2021年7月3日 星期六

武林恩怨

 倚天屠龍記開場,郭襄到少林寺一段,與剛看完的飛狐外傳結尾的場面比起來只是在描述一切事情的開端,好像是找線頭的動作,然而這樣的情節,卻是所謂平時的美好,相較於張無忌親眼見到張翠山與殷素素死在眼前的驚詫比起來,天下太平所甚無聊卻也平安幸福。

戰鬥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在少林高僧找武當追問謝遜下落時,豈可用武林對決的方式來解決?真的少林輸了就不追究了嗎?那其實報仇血恨也沒那麼重要,

看來有點可笑,是否金庸要闡述的是否在那個時空背景當中,只要在拳腳刀劍上贏得了別人,就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呢?或者是要告訴大家就如今日,是否核子潛艦戰鬥機比別人強就可以說話算數,元朝滅了宋朝不就如此,看到黃蓉郭靖因抗元而死,心中滿是惆悵,在怎麼強、厲害終難逃一死,也是因為郭靖知道,所以才能慷慨就義、死不足惜。

郭襄與少林、崑崙、武當的淵源理應是段武林共存可以共同禦敵的佳話、到後來成為派系間的嫌隙鬥爭是否再再反應人生之中的各種競爭情節呢?當我嗤笑各派間的狹隘度量時,我自己能做到對別人的建言虛心接受並改進的地步嗎?還是落得像武林諸派心中那般,非我族類者一概閉門造車。

過往的武林恩怨其實也就是人心反映,座落在不同時空背景,只要人的情緒還在,這部分就難以演化,徒然生理上幾千萬年過去,或許人類的情緒愛恨情仇本能,也難以跳脫,畢竟,不像螞蟻那樣能夠以社會主義至上之基因來運作了。

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挖礦作業

我喜歡一個人就可以玩的桌遊,因為不用兩個人都說好就可以玩,也可以帶著孩子玩,之後就可以讓他自己解題目。

前陣子缺顯示卡,因為大家都想挖礦,台大江老師反對這種耗費資源的方式,解開了並無益於科學乃至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然而,在學校上班的我,常看到許多學生的作業就是消耗功力、時間、美其名為增加熟練度的「挖礦作業」。

其實我們常接觸到挖礦作業,這邊就定義為虛耗、益處較為薄弱甚至縹緲到難以連結整體任務成功或失敗的付出金錢、時間、體力、專注度。

尤其是專注度來說,一個人最珍貴的就是

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所散發出來的光輝。

smart game出的城堡桌遊是設計好的關卡,藉由錯誤嘗試和拼湊、逐題增加難度,就訓練孩子的邏輯思考和空間運用上是絕佳練習,對成人來說也是好玩的遊戲,但,是不是一種虛耗呢?

有尋找外星生命的程式,可以連結 全世界的電腦進行類似超級電腦的運算,如果成功,就是有意義,如果失敗,就是虛耗,以成敗論意義,許多事情沒做不知每步意義在哪裡,事實上我們知道,宇宙那麼大,找到的機會微乎其微,在有限資源底下,多數人選擇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只是一種機率低,事實上,當開始做的時候,成功機率會伴隨提升。那些很早就放棄的、說著你做的是一件不可能事情的人,到底是能力時間資源有限,還是眼光精準到,了解兩方的時間資源差異所做出來的判斷還是對方的動機不足、還是愚蠢呢?

回到工作現場,上級單位發出任務時,要判斷此任務為虛耗還是可以認真做的?面對新計劃下來時,如何扭轉可能是虛耗的工作,轉化為有其自我認定價值的歷程,除了溝通的力量介入工作團隊間外,還要能兼顧團隊的工作進度與能量。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貨櫃車

他們兩人面對面而坐,店內的音響傳來Origa的歌聲,
燈光昏黃,在這個既台式冰果店又參雜西方派對掛旗錯綜的佈置下,
沒人在意這裡的舒適程度,因為人很多、位置很小又擠,
大家在意的是店家的麵,真的好吃啊,
只是就得排隊,排到門口外頭去,進來之後還不一定有位置,
有位置也不舒服,常有人不小心用包包掃過你的頭髮,為得只是搶到裡面剛被溫過屁股的座位。

他們點了兩碗麵,各一杯紅茶,
然後就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隨便聊的幾句,像是「你常來嗎?」「噢,還好,不過倒是平常都自己來。」
然後就各自拿出自己的手機各滑各的了,
但空氣中就是有一種他們還是偷偷打量彼此一樣的小針刺,
漂浮在偶然的視線之間,
只是手指各自在網路上找答案、在問自己的朋友接下來怎麼辦?

彼此的事情是很久以前了,過了三十年有了吧?
現在指甲都長怪東西出來了,哪還能跟以前小時候一樣,擁有一派天真的笑臉。
女生的牙齒也黑黑的了,其實也不過四十出頭,但是你大概猜得出來,強烈的紫外線造成皮膚老化狀況相當嚴重,
或許是工作的地方避不得光吧,可能是在玻璃窗旁,而且還遮不得,
但是眼神還是同一個人,那樣深沈、世故又讓人覺得不敢侵犯。

男子發問了:「現在呢?」
女生搖搖頭,說完全沒改善。
「可是都過那麼久了。」
「如果一棵樹死掉了之後,就會直接消失在這世界上,這不是反而很奇怪嗎?」
「我還記得卡車的事情。」
「對,它的確不能動了。但是貨櫃還在,可以拆卸掉,再裝到另一台卡車上。」
「嗯,也只能這樣。不過後來呢?畢竟你現在出現在這裡,我以為這就是逃脫了的意思。」
「你想的太簡單了。」

女生的手機響起,聽了幾秒,「好,我知道,就要回去了。」
麵終於來了,大概男子要吃兩碗。

「之後怎麼可以再聯絡到你?」
「剛剛的時間你都沒作任何事情了,現在要聯絡方式有意義嗎?」
「有,時間是個連續性的概念,因不可回溯,所以分岔出去的路無法重選一次,剛剛那個時間不斷的在想,要怎麼突破我們這些年來的空白,並且嘗試抓取到一個美好下午的機會,在未知的電話打來之前我是有此打算的,但電話打壞了一切,不得不改變作法,使得呈現出來的樣子只是因為有這通電話才改變了什麼,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只是有加速進行、急壞了所以做出什麼魯莽舉動的感覺,但不影響到此刻的我的心境。」男子捏住了拳頭,滲出汗來,並且不覺得是豁出去了。

一輛卡車緩緩駛入巷道,令人稱奇的是後面拖著的長長貨櫃是倒退著進來的,對,卡車是倒退著進巷道,四五台摩托車騎士被突如其來巨大的物體嚇得楞住,忘記移動的車頭就快被撞著。

一聲巨響的喇叭聲鳴起,騎士們紛紛醒來,打了個倒 U 型打算唾沫噴出的黑色騎士騎向駕駛座,
但喇叭聲就跳過了他,只是猛然的朝這家台式冰果室裡衝,朝向這女生撞了過去。

「真的該走了,不然等一下會很誇張。」
男子想起三十多年前,也是這樣的景象,然後她就被帶走了,那只是一個小學的畢業典禮。

潘達斯奈基

姊姊在寒假時加入了 Netflix,
剛開始,認為很擔心寒假不夠用,
接著,認為影集實在太浪費時間了,只因為看了《黑鏡》的《潘達斯奈基》,

它是互動式影集,可能有多重不同結局。
劇情很特別的是,告訴你,當玩家執行自由意志時,其實還是往相同的結局走,
這一段話相當震懾我,
其一是劇情講得那麼明白,我還不斷地嘗試走不同選擇,不停地轉圈圈,像那跑圈圈的老鼠那般自己被控制了,且心甘情願,倘如故事主角,不得不做出某些違反常理的選擇時、是否也會告訴自己沒辦法了、沒得選了、沒得抵抗了那般的無助以及眼神空洞,「就這樣吧」、「反正都一樣」,相信命運就像自由落體那樣只會墮落的無力感,或稱為恐怖的「無感」,我不得不接受、且沒有人逼迫我,是我自己放棄的,跟「牙一忍就過了的」那般忍耐全然不同,直覺的違反常理。

其二,如何創造出那樣的環境,讓玩家可以上癮的來面對這一迴圈,
很有趣,這又分成幾個層次:
中層因為很好玩,想要玩別人,想要證明自己可以比別人多一步的想法。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聰明,目標不一定是錢、感情或是實際的物品,是為了自尊。

下層,只是為了背後的目的來進行,如影片中呈現的,為了賺錢設計遊戲、影集內容等等,玩了別人,得到交換得來的金錢或是名聲,且對方會覺得你幹得很好。

上層,專門打擊中層人,以睥睨、對抗中層人行為為目的的人,不一定是專職,可能是臨時得去面對,像是自以為是可以打敗詐騙集團、利用電話回覆來詐騙詐騙集團的人,其實說他是中層也不為過,但以目的論,若是為了證明自己比較強,則為中層。

當我是主事者時,如科技中心組長,我必須要操弄、引誘、使別人上鉤,我所鋪的路,目標應該是下層目的,真的別人說我幹得好,也不過是下層工作幹得好,如影集般、如電動般的下層目標。

所以我走完幾乎所有劇情的當下,覺得被耍了,隔天夜晚就作木雕小動物,到半夜,並深深覺得 Netflix 浪費時間。
這件事情在回婉鈞娘家後更是這麼覺得,因為我開了《鬼入侵》影集來看,除了被嚇、覺得劇情故意有洞不明說,我實在想不到為什麼要花時間看別人家族的故事,話說回來,也就是打發時間用的。

而到了今天,我又開了娜塔莉·波曼演的《滅絕》,內容描述她老公遭遇奇怪的軍人任務後,她也接著投入去一探究竟的劇情,
簡單說結果就是娜塔莉最後有可能變成外星人,當她平安歸來時,基地主事者問她,外星人有什麼目的、有什麼作為時,
看似什麼都沒作,事實上作了「改變」這件事情,它將地表生物的 DNA 作混合,重要的是混進人體之中,光這件事情就足以撼動許多。

看完的第一個反應是,以往我都搞不太清楚影集、小說、漫畫裡大魔王的目的與意義到底在哪裡,
像是三體葉文潔,最後為何要呼喚外星人來呢?
像是總想打敗福音戰士的使徒,想打敗鹹蛋超人的壞蛋生物等等等。

無非只是想要做個改變,
以及證明自己可能比別人優秀。

若我比大家優秀,卻還不能勝過普世的價值觀,那我就來創造新的價值觀,
當人在自私的時候,想得不就都是自己的事情嗎?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作法是最好的,也希冀對方能以認同自己的方式來處理一樣的事情,
當然,新的DNA混合不盡然是好事,可是改變的確會顛覆科學界,這樣的顛覆超越法律和倫理,因為是外星人作的啊!
葉文潔沒辦法改變閉鎖的地球,只好尋求更大的攻城鎚攻破地球這薄薄的外殼,
這樣的改變,會被稱作破壞,因為無法預期結果會是什麼樣子來呈現,

但,若有明確作法和願景,就又變成革命,
這之中的界線到底是誰來訂定呢?
或許是歷史學家在百千年後才能論述的篇章了。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刺殺騎士團長

村上很高明,以文字詮釋一幅畫作,描述的是世界上不曾存在的畫,
似乎是以閉上眼睛就看到的真實感來撰寫,
以為對於描寫去過的地方和沒去過的地方的真實感差異在於心中的感受是否踏實、是否文字會有飄忽感,
你必須以為自己真的看到、摸到、聞到了,才可以衍生出其他的東西出來,
這次我帶著刺殺騎士團長出門,去參與嘉義科展擔任評審工作時,
同桌的教授問了:「好看嗎?」
我說:「書衣的功能就是在這裡,在還沒看完之前難以評論,但繼續看就是因為對我來說它具有某種可看性,以往年輕時,為了想了解多一點看的村上的書,對於結果完全不能接受,年長一點後,發現結局一點都不重要了。」
閱讀不是一種看完了就可以怎麼樣的事情,過去認為瑣碎的心流歷程,作者你不用說也沒關係吧?後來卻認為意識在走忽前又忽後,村上卻能一下子抓前面又能跑去抓後面,事實上他甚而抓了一百種,而只寫了十種,這樣的思考模式,以點出發,一次只走一點,但下一步卻又有無限多種可能,可以武斷認為村上的寫作就是這麼樣的模式了,然而你也沒有很膩的感受,甚而突然腦海中冒出故事中主角燒熱水泡紅茶的畫面,然後自己覺得好想喝熱紅茶。
沒有原因沒有理由的突然殺出一點想法,然後又突然間消逝而去,是否在閉隙之中,能如小女孩快速衝過門縫,進行決斷式的冒險,就是給自己一種接近無限可能的機會,是否能把勇氣漲大,再來想想看如何謀略,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