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在如此大膽規劃、細心的去面對接下來發生的旅程,原本預期的和後來遭遇的,是否有什麼樣的落差感受呢?」
當我這麼問時,心裡想的是對於一段未知的旅程,總是盡其所可能的預設立場、做好可能的防範,是不是作了那麼多,旅途就一帆風順,我們期待的一點點的冒險、風險若無大風大浪,是否就失去了對於未知的興奮期待感,就如同去完成一樁任務般的完成而已?
鴻基老師的回答其實我已經忘了,只記得在對談的當下,我就像是那對於出航上在期待會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年輕人,彷彿出海遇到大海怪是必須的,那才對得起身為一位水手這樣的身分,才得以在酒吧當中成為眾人圍繞的聚光焦點,老師的回答是,希望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啟航前大多人都不看好、不認為會成功,他卻奮力往前的去規劃、尋求贊助,計畫實施當下祈求順利,你說看到地鳥遠離島嶼來到海上不該驚訝嗎?這不算驚喜嗎?遇到海豚是應當的嗎?我們會因為這趟旅程什麼都沒有而認為旅程沒有價值嗎?
你在出發時,對旅途的期待是什麼,你期待這一趟旅程得到什麼?或者是該去經歷什麼?體驗什麼?
老師說他追求到一種寬廣的生命,或許我也能想像得到,在我睡不著時,我閉眼見到的上下寬闊宇宙,我早已處於其中,只是沒用在生活裡頭,在遇到心中激盪、情緒不能控制之時,這廣大的宇宙是否能穩定著我,來繞著某一未知點繼續旋轉呢?不因小路迷惘,重點在要走哪個方向。
Life just as silk , is so charming , capricious , and composed of infinite connectedness… Ready to be costumed for the next rased curtain !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Breaking Bad
Mr. White最後終於坦承,他為的是他自己,
他製毒是為了享受做的感受,最後倒掉前,在他身旁的不是家人,而是一堆器材。
最近買了skoda citigo,我跟老婆說,我不想在它身上花額外的錢,
所以現在行車記錄器、防水踏墊、避光墊、隔熱紙都沒有,
牽到車子幾天後發現沒有隔熱紙真的很熱,於是在回老婆娘家時去了一趟車子用品店,
最大的收穫是看到可以自黏隔熱紙,而且可以很便宜,回家後開始上網找看,
發現比較難的是前檔,面積大且需用熱風槍烘出弧度,
本來就想買熱風槍來解焊一些零件,這只是剛好而已。
要去給車子匯款前一天,在舅子的建議下先去了一趟隔熱紙店,
才知道最便宜的FSK也要7000不含前檔,
自己來的好處是省很多錢。
自忖是不是也是用可以省錢的理由,當做動機出發點,去合理化自己想要做什麼呢?
當初看到costco在賣哈雷883,又點燃小宇宙後,分別又去高雄店看,
覺得省錢,買貿易車就好,不想被當盤子洗,保養還得在被刮一頓?哈雷不是可以自行保養嗎?
我找了原廠說明書,簡單的保養都有寫,大不了輪胎不會換找人換總可以吧。
但是那陣子就是刮風下雨樣樣來,騎哈雷上下班的心情黯然失色,走入了寂寞的深處。
Breaking Bad 中,Mr. White 說自己是選擇的原因,每當遇到危機時,不得不選邊站,造就了後來的他,
即便每次看起來都匆匆忙忙、甚至到兩光的地步,
但外人看起來不就是一個深謀遠慮又膽大心細的毒梟嗎?
因為他夠認真,他很努力,朝著自己喜歡的東西前進,並認為是一種創造的過程。
我給老婆弄的麥克風失靈了,因為充電充不進去,我在猜是保護板那邊出問題了吧,
沒有接電池時,單純插電是可以有聲音的。
當大家都說「後,又說要自己做了」的時候,聽起來很好笑,
但那更讓我想要作了。
作木工到極致也可以那樣,我看著Mr. White獨自被送到冰天雪地的深山中避風頭時,
我想著自己,如果是我,有辦法去砍砍柴、雕雕小動物來自娛並且精進技術嗎?
我可以撐多久呢?有辦法像 Mr. White 那樣一回神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賺那麼多錢了嗎?
的確當時他就不在意錢了,後來對錢的保護都是因為是犧牲很多人才得到的結果,
我們常將這樣的結果以為是犧牲後換得的實品,更加會努力想要保護。
但保護過程當中,就不會再犧牲什麼了嗎?
他難道不知道事情揭發後家人們的生活會怎樣嗎?人都愛冒風險,不做做看怎麼知道?但還需要跟多方角力,若這件事情本就不得見天光,還需要與正義力量對決,事情當然就更加複雜。
要做一件事情要能徹底成功,你一定要一己之力負擔得起,並且過程不易有干擾,這是在自我能力很強的狀態下,好在人類具有學習能力,並且有得以記錄的東西,剩下的應該就是只剩時間了。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假的宏觀
面對於全日食的景象,我沒有發出羨慕或是企盼的心情,
這樣是否有辱身為一個科學教師呢?
剛看完劉慈欣的《鏡子》,
自己冒出了「各種現象可以選擇用什麼來解釋,就足以代表了解這一切」的自大想法,
又或者是日全蝕不夠宏觀、難以理解,
全然的理性思維,而沒有身為科學教師應有企圖感染人的熱情熱血,
對於衝日全蝕的人來說,冷眼看待的是自己出不去,
冷血對待的是心中假裝那不夠宏偉,
並以科幻小說作為寄託,這般究竟是小蟻心態還是世界無可驚心事件的一種超然面對心態呢?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日本博物館行
感謝老婆放我自己一個人去東京參觀博物館特展,
因為主要是看展覽,目標自然就不是一般旅遊,
看了一些書,大多東京的旅行多著重在吃、住與購物的介紹,
畢竟在都市區,沒有太多特殊的景點,要體驗獨特的日本文化,可能得往郊區走,
於是我的目標放在技藝的學習上面,像是木工、玻璃製作,
然而參與課程可能會遇到語言的困境,是否花了錢卻得不到相對應的學習是可惜的呢?
然而我這一輩子也可能就這麼一次機會這樣出國了,
可以參與的課程有 DIY factory 的 ¥1000 課程,有電動工具介紹、上木漆的基本課程、木材加工的基本以及電焊技巧,
比較進階的是榫的製作技巧,學習的成品如製作一個木盒,
我想要的是 DIY factory 和木工相關的課程,榫的製作技巧也很棒,但不曉得語言是否為一個問題。
玻璃製作則是因為展覽當中是位藝術家角田夕貴的展出,作品主要以玻璃的昆蟲為主,維妙維肖之外,多了一份精巧、多了一份工藝的精美。
然而我寫完信後,沒有任何的回音,想必如此技巧,不是一兩封 email 即可得的,本來打算作牛作馬都行,既然對方都沒有回信也是應該的,
我還是得排好一個我預定想要的行程,才不會什麼都是空的。
老婆說很期待我買什麼東西回去,目前著重在木頭加工可以用到的東西,如PROOXON的產品,
在台灣有些東西是一樣的,沒有比較貴,在日本有些套裝有優惠,像是鑽銃台,價位一半,是否可免稅還得了解,
我想到如果買機台可以請他把東西直接送到機場,直接託運上機。
那其他的呢?
我看了許多的網頁,想要買一些日本有台灣沒有、或是日本跟台灣比起來價位相對便宜的東西,
像是相機、無印良品的壁掛CD播放器等,
但我得回答,買了這些東西,我會比較開心快樂嗎?還是增加了錢包與背包的負擔,而也不會因為花錢而得到什麼其他的快樂呢?
壁掛播放器淘寶買,可以兼具藍牙以及CD播放功能,甚至更加便宜,
相機的話,我已經擁有APS-C的 500D,如果追求的是小尺寸又可以隨身攜帶,那為何我不考慮 RICOH 的 GR2 呢?
然而GR2的bic camera價位也不便宜,跟在台灣買的水貨差不多,那為什麼我要去那邊花時間和體力去找一個一樣價位的東西呢?
給家人的禮物部分,我想要給老婆一個不便宜的梳子,手工、木頭、可耐用,又是傳統技藝品,但這就變成一種奢侈品,但可以用很久很久。
東西一定得買,但不想買消耗品以及裝飾品。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Mr. Nobody
不管怎麼選擇都是不錯的人生的,
沒有什麼是選錯的、失敗的,也不會有完全成功的,因為人生就是混雜一切的混合物,
你想要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你都做得到,面對傷心難過也都可以過。
是否一個禮拜挑一天午夜不睡,來努力的寫一點什麼呢?
或者努力的作那些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呢?
其實一點都不困難不是嗎?
重點不是得到了什麼技術、儀器、機器、人際、人生,
而是你有了3D印表機之後你要印什麼,
而是你有了線鋸機之後你要做什麼,
而是你有了家庭之後,你要實踐什麼樣的教育,
而是你成為主管之後,你要營造什麼樣的工作環境,
而是你豁達了之後,你要散播出去什麼東西,
所以我當然可以讓班級更人性化一點,
我當然可以讓學生生活不再只是考試人生,
我當然可以替他們做更多一點,
我也可以讓老婆更輕鬆一點、孩子更快樂靈活一點,
我也可以分享更多一點、並學更多一點。
但,是否所有勵志的東西都只是靡靡之音,
若你被鼓舞了,代表你也處於低落,
若鼓舞態勢一種常態,那你就不應該被鼓動,
一如視廣告如無物、視新奇玩意兒如無睹,
是失去好奇心,還是本來就有自己的tempo,
我更應該走自己要的步調,要夠穩健、踏實,到何處還想不到的話,倒不如就相信自己下一步,暫時先想這一步就好呢?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Having , Relaxing
有時候買東西,買到了,滿足了想要的渴望,卻容易丟在一邊,
不要買,我反而珍惜他的存在,拿借的書為例,還會抄筆記,去研習上課,很遠的會抄筆記,
很近的、熟識的,反而忽略,
我最近教理化,把溶解度和重量百分濃度使用的時機沒搞清楚,
卻沒問過輔導團員怎麼上好基本的課程,
只想要好玩的活動、與課程來做結合,然而我的課程完全沒有一個整體,
再多的活動都依附不上來,想要的以活動為主體,而拼命蒐集教具、材料,疏以為努力的備料就好了,
然而真正上微型氧氣製造時,卻又上的一塌糊塗。
要把課程的枝幹弄好、葉子也要豐滿阿。
20161003對 windows shopping 的忽視
逼近35歲的今天,物質生活界線逐漸成形,
所謂的界線是只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兩者的差別外,
還加上了教學/工作用的東西,好像會花的比較下手,
有些東西工作上用得比較順手,也比較容易買,
那天和老婆討論什麼是過去的美好,主要是因為任天堂紅白機出了復刻版,
又縮小、又可隨時記錄,然後售價不到六千日幣。
這是多麼美好的小東西,令人回到過往時光美好的。
這句話跟第一段完全相反,老婆說,那些東西是剛好能打中某些人,
所以我最近拉扯的「反智慧型手機」心中的小浪潮,對其他人來說或許是一個大坑。
可能沒什麼好討論的,當下大概得這樣結尾。
昨日跟孩子們一起又去mall晃晃,看看該買什麼,那種心情就是要完成一件任務而已。
物質如能產生能量,是否會消耗點質量?
根據質能轉換,物質轉為能量的效益,若要有效,要減少摩擦,
我突然發現,在工作現場,花錢買東西給學生吃、減少跟學生間的摩擦,可能在雙方關係能量上有所提昇唷。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三體,所隱含的危機充斥在生活周圍
我其實不知道該怎麼辦,看完《三體》的幾天內,
什麼書都提不起勁,曾經幾度在人類崩潰邊緣,
也跟著很蠢地相當沮喪與失落,
想的是葉教授說的人類既是渺小的生物卻又偉大的生物,
力量規模能耐如此滄海一粟,卻需孕育億年、需要無數偶然的精密又美好。
但這樣的美好必存在著不相容的衝突,
註定發生的黑暗森林及內部爭奪資源現象,
投射出來在現實的,每一件事情,再再顯示這種狀況無法改變。
看似很蠢的程心那樣地把小宇宙繳回,是不是就如星際效應說的愛是貫穿低維度的第五維度呢?
亂世紛爭,是否能把願景掛在心上、相信每一步都必須朝正確方向前進、不走歪門斜道的堅持呢?
那種願景就是信念,倘若撐得過去、不被現實摧殘破到不堪,倘若能力所及,就應該堅持住這樣的信念。
教育就是這樣的事情不是嗎?
少子化的路上,為了穩住學生來源,要老師們開始做出所謂的私校才會做的招生方式,
這些都只是手段,都不是目的,願景到底在哪裡呢?
我當然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專心把課上好」的這件事情,
竟然可以變成「老師不能只把課上好」。
為了擁有更多學區內的學生,做出了更多的事情,
人數崩盤是不可擋的事情,
卻因為「成績不好->吸引不到家長->人數更少->超額更多人」這樣的無限腦補來壓縮掉可以讓課程更加豐富的寶貴時間與精力,
而手中那些學生呢?那些被排除在「功課好」之外那大多數的學生呢?
擁有學生人數應只是個短期目標,好看的升學人數也固然是個現實層面下的成功,
但對於學生自我、成長歷程、對推動這世界前進的好奇心來說,
那些瞎忙一圈的事情哪件可以幫得上忙?
少子化崩盤、教育主管單位敷衍馬虎沒有規劃讓教師人心惶惶,
我當然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專心把課上好」的這件事情我永遠都做不完了,
怎麼還有時間去做「老師不能只把課上好」的那些事?
什麼書都提不起勁,曾經幾度在人類崩潰邊緣,
也跟著很蠢地相當沮喪與失落,
想的是葉教授說的人類既是渺小的生物卻又偉大的生物,
力量規模能耐如此滄海一粟,卻需孕育億年、需要無數偶然的精密又美好。
但這樣的美好必存在著不相容的衝突,
註定發生的黑暗森林及內部爭奪資源現象,
投射出來在現實的,每一件事情,再再顯示這種狀況無法改變。
看似很蠢的程心那樣地把小宇宙繳回,是不是就如星際效應說的愛是貫穿低維度的第五維度呢?
亂世紛爭,是否能把願景掛在心上、相信每一步都必須朝正確方向前進、不走歪門斜道的堅持呢?
那種願景就是信念,倘若撐得過去、不被現實摧殘破到不堪,倘若能力所及,就應該堅持住這樣的信念。
教育就是這樣的事情不是嗎?
少子化的路上,為了穩住學生來源,要老師們開始做出所謂的私校才會做的招生方式,
這些都只是手段,都不是目的,願景到底在哪裡呢?
我當然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專心把課上好」的這件事情,
竟然可以變成「老師不能只把課上好」。
為了擁有更多學區內的學生,做出了更多的事情,
人數崩盤是不可擋的事情,
卻因為「成績不好->吸引不到家長->人數更少->超額更多人」這樣的無限腦補來壓縮掉可以讓課程更加豐富的寶貴時間與精力,
而手中那些學生呢?那些被排除在「功課好」之外那大多數的學生呢?
擁有學生人數應只是個短期目標,好看的升學人數也固然是個現實層面下的成功,
但對於學生自我、成長歷程、對推動這世界前進的好奇心來說,
那些瞎忙一圈的事情哪件可以幫得上忙?
少子化崩盤、教育主管單位敷衍馬虎沒有規劃讓教師人心惶惶,
我當然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專心把課上好」的這件事情我永遠都做不完了,
怎麼還有時間去做「老師不能只把課上好」的那些事?
訂閱:
文章 (Atom)